【GE2025】蔡厝港新人朱佩玲要学以致用 推动医疗和教育政策

0
0

进入大学任教后,她常到不同的医院培训医护人员、协助中风病患复健。她印象很深的一次,是与一名行动不便的年长患者对话。“他只求能走、能吃,跟朋友聊天和到楼下吃一盘熟悉的鸡饭。”她从中领悟到,生活质量不只是身体的复健,更关乎情感联系和人情味。

从环保义工、从事康复治疗到从政,对朱佩玲来说,都是爱心的延伸。她指出,随着我国即将迈入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的超老龄社会,越来越多看护者心力交瘁,政府须聆听他们的需求,推出配套的援助设施与政策。

朱佩玲求学期间,曾赴缅甸偏远地区协助设立卫星神经康复诊所。据她观察,许多新加坡大专生都充满爱心,也认真思考如何发挥专长来服务社会。

对于这项临阵调动,她强调新加坡并不大,无论身处何地,都是服务新加坡人。她也笑说,自己“东西南北都住过”,也不觉得蔡厝港离榜鹅的新工大校园太远。

朱佩玲:义工与康复治疗和从政 都是爱心延伸

延伸阅读

【GE2025】前进党梁文辉:是否“民粹”要看政策 政见不同不该贴标签 【GE2025】蒙巴登区议员林谋泉退选 律师吴诗琪接棒

因此,无论是作为新工大助理教授、年幼女儿的母亲、物理治疗师,还是从政者,她都不视为工作。“这是一份源自爱心的使命,所以不会觉得累。就算累,也是值得的。这份累,远远不及那份爱。”

“既然现在我在蔡厝港,一定尽我所能,为居民发声,也争取最好的设施和福利。”

新加坡理工大学卫生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朱佩玲(Choo Pei Ling)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正如医疗和教育工作,她都希望以爱为出发点,用同样的爱心服务社区,并倾听、体会和帮助居民。

她说:“只要给他们一些帮助和指引,他们的路可以走得非常远、非常稳。”

热爱大自然,让她成为环保义工;希望帮助中风病患,让她投身物理治疗和神经学研究。如今,38岁的蔡厝港集选区准候选人朱佩玲选择从政,希望学以致用,推动医疗和教育相关的政策,服务更广泛的群体。

她也强调,医护人力资源有限,必须多管齐下提升效率和支持。这包括让康复医护人员参与更多研究、了解病患和治疗师的心声、反映真正痛点,并结合社区网络和资源,推出可行方案。同时,应充分利用机器人外骨骼(exoskeleton)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工具来辅助工作。

谈到家人,朱佩玲非常低调,只透露有一名年幼女儿,丈夫向来支持她当社区义工,也大力支持她从政。“我也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理解,我希望能为新加坡社会做出一丁点小贡献。”

过去一年,朱佩玲在东部参与基层服务,去年4月曾获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赞扬为“马林百列的现在与未来”。她表示很荣幸有机会跟随吴资政学习。但最近几周她被调到蔡厝港区,并在4月14日正式亮相,成为这一区的行动党准候选人。

朱佩玲当义工已有20多年。18岁时,她就曾参与种植红树林、清理水道和保护乌敏岛生态。她忆述,少年时到医院探望患病祖母,经过一张病床,遇到一名中风老伯崩溃求助。两人四目交投的瞬间,触动了她的心弦。她反复思考后决定投入医疗领域,最后赴英国深造,成为从事神经康复的物理治疗师和研究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