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入人力资源流程 本地企业看重效益也忧隐私

0
0

他指出,能理解外界担心一些重复性高的岗位,可能因人工智能而被取代,但企业应把握机会转型,如重新设计工作流程,既保住员工岗位,也提升工作质量。

此外,23.8%已在更广泛的人力资源职能中,如培训和评估等,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集中在服务业与资讯科技领域,多数为员工人数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受访对象涵盖多个行业,包括制造、医疗、零售、电讯、金融、教育、建筑与工程等。

延伸阅读

颜金勇:企业须转型增加韧性应对挑战 本地零售业者去年因欺诈 估计损失约660万元

近三成本地企业在招聘时使用人工智能协助筛选应征者,但超过六成也对相关伦理问题感到担忧。

谈到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具体应用,沙达亚士南举例说,把撰写职位描述这项任务交给人工智能便是一例。

人资应用人工智能撰写职位描述 提升效率减省时间

“负责人事的职员,可用人工智能生成职位描述的初稿,再由上级审核、修改和定稿后交回人力资源部门,这将大大缩短处理时间。”

人力资源专才学会总裁沙达亚士南(Aslam Sardar)受访时告诉《联合早报》,科技显然能协助减少工作量,并提升个人和组织的整体能力。

人力资源专才学会(Institute for Human Resource Professionals)与国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日前公布的《人工智能职场——人力资源优先事项》报告显示,本地143家受访企业和组织中,有29%在招聘时,使用人工智能协助筛选合适的应征者。

整体来看,有55%的受访者认为,采用人工智能有助于减轻工作量。不过,也有超过六成的企业与组织,对伦理问题表示担忧,尤其涉及数据治理、合规性与网络安全等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印度、亚太区和中东北非地区行政总裁阿查尔(Achal Khanna)受访时则说,新加坡的人力资源领导者不仅肩负管理人才的职责,也站在数码转型的前沿,必须灵活应对科技带来的种种机遇与挑战。

导入人工智能三大难题:系统整合、人才短缺与隐私风险

根据调查,在导入人工智能工具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依次为:如何与现有系统整合(26.9%)、缺乏相关专业知识(25.8%),以及对数据隐私的担忧(19.7%)。这些调查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在亚太区其他市场进行的类似研究大致相符,反映了区域内共同面对的关键问题。

尽管面临挑战,许多企业仍希望将人工智能工具进一步应用于人力资源工作,主要是看中它带来的多方面效益,包括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决策、改善员工体验及节省成本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