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设计更灵活 可分成数个较小型搭客大厦运作
T5内设有两套旅客自动捷运系统
问及乘客若要到不同搭客大厦转机需要多长时间,王志超举例说,若在第一搭客大厦(T1)降陆再到T5转机,需要超过一小时。不过,若是在T5内转机,则不到60分钟,比目前还快。
他说,这片土地暂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能建造另一座卫星搭客大厦,也可作为樟宜东工业区的一部分,甚至是辅助飞机保养、维修和翻修的发展。最终用途取决于增长需求。
王志超也指出,T5会广泛采用自动化科技,而樟宜机场已在现有的搭客大厦展开相关的试验计划,包括无人驾驶车辆,以及用机器人处理行李。“我们从来就没有打算在T5开幕时,一次过展现世界最好的科技,打响名号。相反的,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演变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脉络。”
T5是樟宜东发展项目的一部分,预计2030年代中期启用,每年可接待的乘客多达5000万人次,使机场总客容量增至1.4亿人次,增幅约56%。
这座巨无霸航站楼分A、B和C三大区。A区会是最繁忙的一区,离境厅、抵境厅和贵宾室将集中在此,未来也可能有酒店。三大区都有登机口。单是距离最远的C区,规模就相当于现有的第四搭客大厦(T4)。
王志超说,从一开始,集团的计划就是确保T5和现有搭客大厦相互衔接,而非独立运作。这将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有助机场根据乘客量,更好地规划运作。
樟宜机场现有搭客大厦的最短衔接时间是60分钟。
他说,T5空侧将采用双用途车道,可兼顾无人驾驶设备和传统工具的运作,这是樟宜机场首例。“T5投入运作时,可能还是需要人工来驾驶一些车辆设备,我们因此需要区分这些交通。”

为缩短乘客的步行距离,T5除了建设自动走道,也有两套旅客自动捷运系统,与目前的机场高架列车(Skytrain)类似,每个车厢可承载48人。
T5共有71个近机位(contact stand),可让乘客直接通过登机桥步入搭客大厦。
例如,T5没有采用中央安检设计,而是把安检处分散开来,一个安检站可服务几个登机口,类似目前第三搭客大厦(T3)的安排;通风和冷气系统能分区运作;两套旅客自动捷运系统可独立运作,机场可根据需求暂停其中一个系统,以及调整所停靠的站等。
此外,T5和第二搭客大厦(T2)也将有另一个旅客自动捷运系统衔接,距离约2.5公里,车程不到五分钟。
延伸阅读
【评论】樟宜机场T5无心插柳出“吉”字 两条地铁线衔接樟宜机场T5 巨型航站楼打造舒适体验樟宜机场集团樟宜东董事总经理王志超星期三(5月14日)在第五搭客大厦(Terminal 5,简称T5)记者讲解会上透露,这块用途不限的白色地段(white site)位于T5和樟宜东工业区之间。
另外,吸取冠病疫情经验,T5的设计更灵活。王志超说,他们有约12种不同方式,将T5分成几个较小型的搭客大厦运作。能做到这点,有赖于不同层面的设计。
樟宜东发展项目预留了一片土地,供未来发展需求使用,可用来建造另一座搭客大厦或是处理航空货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