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达:新加坡只能开放 但须助人民应对全球化挑战

0
0

作为小国,维持开放与连接全球是新加坡生存的唯一选择。为此,政府会在微观层面上采取措施,协助生计受影响的群体不会感觉到生活因全球化而变糟。

政府最终得说服人民 保持开放的利大于弊

徐芳达说,全球化不应让人们感觉到,和生活在内视环境相比,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未来会更加糟糕,这一点日后会越来越重要。

徐芳达说,任何经济体若采取开放的体系,有全球贸易、投资和竞争,都会有一些行业表现良好,另一些则没有那么好。政府须要做的是在宏观层面扩大经济蛋糕;同时从微观、个人和家庭层面为人民提供协助,包括投资于技能创前程等,协助工人实现技能转型。

约一小时的炉边谈话中,徐芳达数次强调要与新加坡人保持沟通,协助他们理解世界局势,以及解释政府立场与做法为何最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如果我们内部不团结,缺乏凝聚力,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接触,将会更难。”

延伸阅读

徐芳达:不应押注美国会衰退

徐芳达说,我国得找到让这个良性循环继续下去的方式。反之,新加坡也可能像其他国家那样出现恶性循环,政治功能失调,导致政策制定受影响,不再产生让良政能继续下去的效益。

他提出,政策和政治须齐头并进。良好的政策能让国家得到资源,以提供保障和安全网,为人民争取良好成果,进而形成优良环境让良政可以蓬勃发展,政府可以继续推出好政策。

“我们不认为筑起围墙和屏障可以保护他们,这不会有效果。我们得加大投资,协助员工与时并进,能有信心就业能力和生计不会受到影响。”

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星期二(11月12日)出席亚洲前瞻峰会之《海峡时报》对谈时强调,新加坡如果切断了与世界的联系,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保持开放和连接是我国唯一可行的选项,尽管这可能伴随着风险和不利因素。

他说,政府最终得说服人民保持开放的利大于弊,同时利用通过经济增长所获得的资源,协助受全球竞争,以及新型商业模式与科技影响的人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