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政公平雇佣指导原则,不鼓励雇主向求职者询问与工作无关的个人信息,包括心理健康状态。Intellect指这或许可解释,为何许多新加坡雇主不积极聘用那些有心理健康状况者。
此外,集团人力资源部门近20名员工已接受心理健康急救培训(Mental Health First Aiders,简称MHFA),了解心理健康症状、如何辨别,以及帮助有这类问题者。获认证的员工可为有需要的同事伸援手,聆听与交流,并鼓励他们寻求适当专业帮助。
延伸阅读
调查:雇主若不重视员工下班后“下线”权益 近半雇员考虑离职 免费心理健康保险计划 助法律专业人士应对工作压力
一些雇主不愿聘请原因包括缺乏资源和设备、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和员工接受度低。
随着心理健康意识上升,有越来越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为员工提供这方面的福利。其中,大华银行集团全年举办多场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讲座和工作坊,也为员工和家属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在一家跨国科技公司任职超过五年的张安妮(化名)说,公司在冠病疫情后提升员工福利,添了额外两天身心健康假。此假期类似病假,员工可以临时请假但无须提交病假单。
周光辉认为,一个包容的工作环境,应该促进员工心理安全感,让大家可以公开讨论心理健康问题。
“虽然雇主专注于商业目标,但他们也要优先考虑员工的心理健康,以建立信任并实现长期成功。”
一项涵盖亚细安10国的调查发现,虽然新加坡是亚细安最积极实施包容招聘政策的国家,但有近半雇主对聘请有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员仍有保留。在亚细安国家中,我国雇主较不愿聘请有心理健康状况人员,仅比缅甸好一些。
此外,高达九成的新加坡企业与组织,通过电邮、公司应用、内部平台、通信应用等方式,向员工传达有关心理健康计划等信息,但只有5%的员工积极回应,远低于47%的亚细安平均水平。报告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何新加坡雇员的参与率低,仅指有关比率源自受访者回应和估计数字,可能无法反映实际使用率。
大华银行集团人力资源主管唐自强说,集团今年2月与Intellect合作推出Better Mind计划。所有员工可随时登录Intellect应用,学习如何培养信心、处理冲突、回应批评等,应用也提供正念练习等工具协助员工,这项计划获得员工积极反应。
调查报告也披露,只有约15%的新加坡人力资源专才所在的企业与组织,有全面的心理健康资源,包括热线、紧急援助、数码心理健康支援,以及心理健康专员。
心理健康资源未普及 员工回应不积极
更多企业要求人力资源部门 进行心理健康培训
专注心理健康的医疗科技公司Intellect,近期公布2024年亚细安工作场所福祉调查报告,调查访问了亚细安10国585名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由于老挝、柬埔寨,以及文莱的样本人数过少,这三国不列入排名。
Intellect联合创始人周光辉说,要营造一个真正支持员工的环境,领导人和人力资源专才须做的不仅仅是提供资源,还要带头努力满足组织和员工的需求。
这项线上调查发现,65%的企业和组织已实施心理健康素养和提高意识计划,但在雇用有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员方面仍有改善空间。
她说,许多组织认为,提供有意义的支援需要额外资源、基础设施和专业知识,这为全面实践包容招聘添加障碍。
此外,公司也提供第三方心理咨询服务,支援有需要的员工。她数年前在地铁车厢内遭非礼,一度恐惧乘搭大众交通工具上下班,因此使用了有关服务,且效果不错,“觉得公司在支援员工身心灵这方面做得不错,但听说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这些福利”。
针对包容招聘政策和实际雇佣存在差距,工作场所策略咨询公司Paperspace Asia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谢淑琳告诉记者,这一现象可能反映了雇主,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大规模支援心理健康需求方面,面临挑战。
受访者所属的组织包括私人企业、跨国公司、民间组织、教育机构,约一成的受访者来自新加坡。数据显示,新加坡是亚细安国家中,最积极实施包容招聘政策的国家,89%的雇主有这类政策,但同时有45%的雇主不愿积极聘请有心理健康状况者。这反映出在打造真正包容的工作场所方面,政策实施与实际成果之间尚有差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