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吁加速气候行动 政企民三方协作刻不容缓

0
0

傅海燕鼓励我国企业加强与中国合作

“这些可持续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标杆,是政府的远见与推动、行业的创新与投资,以及政府与业界合作和融合的成果。”

她也鼓励企业利用中新自贸协定创造的机遇,开展实质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她也提到,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文化相似处,也让新中青年实习交流计划这个平台,成为安全的空间,让有才华的年轻人互相交流、激发创意,提出创新和独特的解决方案。

例如,一些国家对电动车等环保产品和服务征收关税,以及利用所谓可持续标准来决定市场准入。但在她看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政府和业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合作。

政府和企业界的立场各有不同,两者关系并非一拍即合,合作也不能视为理所当然。然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双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合作。

延伸阅读

黄总理:共和联邦可借助共同点 寻求新方式强化联系 促进区域积极对话 国际能源署在我国设首个海外合作中心

傅海燕举例说,若少了任何一方,新中之间的多项合作,如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都不可能实现。

傅海燕提到,新加坡和中国虽然国土面积和国情不同,但同样感受到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傅海燕认为,无论讨论结果如何,新加坡企业都应加快在中国的创新步伐并拓展合作关系。如此一来,不仅能获得商业回报,还可扩大和深化专业知识,并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为打造一个坚韧的新加坡贡献力量。

但她强调,政府和企业界并非一拍即合,合作也不能视为理所当然,毕竟政府更关注监管并得顾及政治需求,而企业则希望经商环境稳定,力求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主管贸易关系的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星期四(10月31日)在中国新加坡商会于上海举行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通过预录视频致开幕词。她说,加速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刻不容缓,要正面应对这项挑战,政府、私人领域和民间须紧密合作,缺一不可。

她说,政府负责制定长远规划,企业则走在创新的前沿,而人民是创意的来源,“三方互相依赖、相辅相成,共同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傅海燕指出,如果根据近来的气候预测,极端天气事件将日益增加,各国如今既要减缓气候变化,也要适应气候变化。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中在阿塞拜疆举行。傅海燕说,大会将处理的事项,包括支持国家适应计划,以及解决相关资金缺口等适应气候变化的优先事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