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听写难度令家长困惑 专家吁平衡学习与兴趣

0
0

幼儿园用小学生所学华文词汇考K2孩童听写,孩子学习有压力,家长也备感吃力。受访教育工作者指出,让孩童过早学听写意义不大,反而会扼杀他们对华文的学习兴趣。

延伸阅读

两教育部幼儿园试行 每日加半小时母语课 研究:孩童18个月起定期上幼儿园 助提高学前学习表现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 (母语处)华文高级专科督导李伟慧指出,教育部制定的“新加坡学前课程框架”是所有幼儿园应参考的标准。“框架中明确提到五岁至六岁孩子的学前华文学习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学前华文教育主要以口语为主,旨在培养孩子对华文的兴趣,并使他们对本地文化有初步认识。”

“慢、减、浅、深、强、弱、瘦、矮”等词汇曾经是后港9道凯佩琳(Carpe Diem)幼儿园K2学生的听写单字。家长许先生(36岁,商人)的两个儿子都在该幼儿园就读,他日前向《联合早报》记者反映大儿子班上的这些听写词汇难度过高,给他带来不小的压力。

尽管许先生尝试自行辅导孩子完成听写,但到第三学期时仍感到难以应对,于是向幼儿园提出反馈。学校最近调整听写内容,考听写的词汇变得更加简单。

她还鼓励父母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如图书馆的讲故事活动和博物馆的展览,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使用华语。家长应留意这些活动,以帮助孩子在真实环境中提高语言能力。

家长反馈后 幼儿园调整听写内容

学前阶段主要学习目标 培养孩子对华文兴趣

她强调,学前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口语能力的发展,因为四岁至六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听写本质上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式,意义不大。

她说:“过早让孩子进行听写训练,反而可能会扼杀他们对华文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

相较于听写,花更多时间让孩子观察和理解字形的细微差别更为有效,比如“大”“太”“天”这些字的不同。这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技能,孩子掌握这些技能,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会走得更远。

“今年第二学期,凯佩琳幼儿园K2年级儿子的听写难度突然增加,词汇量也更多。上网搜查后,我发现这些词汇通常在小学六年级才开始学习。”

他每次指导孩子学听写,至少要花四个小时。虽然他和妻子的华文水平不错,但仍感到非常吃力。他担心其他家长,尤其是华语能力较弱的家长,可能更难指导孩子。

“研究表明孩子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因此不适合进行大量书写。幼儿应了解汉字由笔画组成,书写有一定顺序,但最重要的是理解汉字作为符号传达信息的功能。”

《联合早报》记者尝试联系凯佩琳幼儿园了解情况,园方指出已与家长沟通并解决问题,但未对为何听写内容最初难度较高,随后又进行调整作进一步回应。

许先生说:“我认为有挑战性的作业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但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我们向学校反馈后,幼儿园根据我们的意见调整听写内容,变得更简单。非常感谢学校采纳我们的意见,做出调整,现在孩子们在学校过得更加愉快。”

李伟慧认为,学前阶段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培养孩子对华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重点是打好口语基础,使孩子能够听懂简单信息、表达个人需求,以及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识字方面,主要是认识常用和常见的字。孩子们应能理解简单的故事,但书写方面没有特别要求。

针对学前儿童的华文学习,受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应该更着重在培养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而非写字的练习。

职总优儿学府(NTUC First Campus)母语课程策划总监林美莲博士有听闻本地一些幼儿园的听写难度过高,她并不赞同这种做法。

文章评论